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电影南京南京观看有感

电影南京南京观看有感

时间: 奕远 电影观后感

《南京!南京!》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由陆川执导,刘烨、高圆圆、范伟、秦岚、中泉英雄等主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影南京南京观看有感,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电影南京南京观看有感

南京南京观看有感1


穿过被炮弹炸得支离破碎的城墙,走过散满砖石杂物的大街小巷,五个经过三个月战争,脸上盖满灰尘,早已疲惫不堪,衣衫不整的日本士兵,无劲地端着步枪,慢慢的走着。忽然间,他们眼前出现了一座已被削去半边屋顶的教堂,他们小心翼翼推开门,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

教堂里挤满了没来得及逃出的难民与中国士兵,他们眼里充满无限的恐慌,双腿向后退,缓缓地举起了双手,画面定格在一个孩子身上,她左右看看周围的大人,也将双手举了起来,甚至还微微露笑,这笑流露出一个孩子的幼稚与天真。其实几千号人就全冲上去,也可将日本兵压死。此时日本兵也很紧张,他们根本不知道面前的中国人会做出什么,但中国人却放过了这唯一的机会,心中不由为当时祖国的软弱无能而感到心酸。

日本兵叫来了大部队,将教堂里的中国士兵抓去与街上抵抗日军最终被俘的中国士兵集中在了一起,一同押到郊外。在即将被屠杀之际,中国军人的脸上见不着一丝惶恐,只有当代军人的沉着。面对眼前先走一步的弟兄们,看看这座即将让自己献出生命的城市,突然,他们都大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哒哒哒”机枪声响了,先辈们倒下了,嘴巴却仍张着,想多喊几句。

那一声声呐喊在我心中回荡。这呐喊是他们对已踏鹤西去弟兄们的哀悼;是对还充满活力后生们的激励;是对一个还未完全灭亡民族的期待。我想流泪,却又想起郭沫若的《屈原》:“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

是啊!哭确实没用,在那个时代没用,这个时代也没用。如今,祖国强大了,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从唐山到汶川的顽强拼搏,再到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召开,都表明中国在逐渐强大,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回想整部影片,整理脑中的近代史资料,我们如今能做的,就是时刻将祖国放在心中,勿忘国耻,要有知耻而后勇的精神。

让我们一同从历史的河流中吸取经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奋发,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更美好,让她站在世界地位之巅上。

南京南京观看有感2

刚开场的时候,被枪声、炮声吓怕了。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这个,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为一个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编莎士比亚的名句:举手,还是不举手?这是个问题。这里说的举手,不是指对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质疑:姜淑云居然没有举手?尽管她声音颤抖,泪落双颊,但是如果她也能举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携手走进那片神圣的光辉里去?是不是能给角色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苟活?电影继续在进行。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已经做出了选择。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些没有直观画面的死亡讯息。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裸体。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见血的银幕上,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最底层的绝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穿长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紧紧闭着眼睛,没有反抗,也没有歇斯底里。如果看过那些老照片,你会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地狱。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之后,英勇就义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我深深感动了!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最后我还想说,它就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会以那样的方式结尾,留一点阳光与希望,并且浓妆重彩地将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题注下他还活着。这静止的画面远比那句中国不会亡来得更有力量。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南京南京观看有感3

中学的时候曾读过一本南京大屠杀纪实的书,当时对日本军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罪恶行径痛恨至极。

《南京南京》首映当天,在那些触目惊心的黑白画面的冲击下,我哭了。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生死之城”,去探寻民族灵魂上血迹斑斑的烙印。那蔓延至海平线的尸体,那些遭受践踏的生命,在让我对日本军愤怒和仇恨的同时,更多的是重新反思这段历史。

和以往的抗日电影相比,陆川导演增加了“角川”这个日本兵的角度,让那些“日本鬼子”有了“人性”,有了这部从一种崭新的视角去重新思考历史的《南京南京》。换个方式来讲述,比单纯地从中国人的`角度,单纯的描写日军残暴罪行,更能还原它的真实性。《南京南京》不是只拍给中国人看的,它更要给日本人看,让那些嚣张的日本右翼势力承认历史,让那些被掩盖的真实得以在日本民众中了解、反省,在日本和世界上还30万中华冤魂一个历史公道。

此后我观看了影片主要中日演员接受访谈的电视节目。日本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及拍摄结束后,无不像片中的“角川”一样难过和压抑,他们克服了很多日本人克服不了的困难,接受了被国家欺瞒的事实。

日本人的战舞和祭祀,几乎是全片最富生机的段落。可祭品呢?是中国人的血肉。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却在当时,由于政府的软弱,备受强国侵略。相信当时的南京人民中,绝对不乏如刘烨等人所演的热血男儿,少数人的英勇却无法改变南京的命运。陆川在开幕前曾说,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是对人们生存环境的破坏,生命权利的肆意践踏,更是对人们身心的极大摧残!多年前的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一方是灾难的承受者,一方是灾难的施加者,但这是降临在两个民族之上的共同灾难。

抗日战争最终是胜利了,南京的这段历史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口。它一次次的被重现在各类教科书和影片中,不是要让我们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加深对日本的仇恨。记住血和泪水,它鼓舞我们为中国的不断强大和发展而奋斗!

南京南京观看有感4

曾有人将1937年的南京比喻成地狱之城,那个时候“活着比死更加艰难。”屠杀、强奸、活埋……人性的扭曲让这场浩劫在中国人的心中刻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每个中国人都不愿揭开那层刺向内心的伤疤,但是“忘记屠杀,屠杀就会再次发生。”所以,《南京!南京!》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而且出现得恰到好处。

《南京!南京!》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中人性扭曲后所释放出的内心黑暗,那不是疯狂,而是战争导致的杀戮无度。它是一部反战片,它所表现的不是仇恨和数字,而是人类战争的悲剧。

太多的影视剧所展现出的仇恨让人们只看到了南京大屠杀中被妖魔化的日本兵及懦弱的中国人,而在这段历史中,奋力反抗、不屈不挠的中国人的故事却被很多人忽略了。导演陆川正是从这个角度去拍这样一部片子,这是民族气节中所不可缺少的不卑不亢,在大屠杀发生时,中国人并不是被动地去等待拯救,他们一直在抵抗,直到高呼出最后一声:“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这是中国人的一种精神面貌,让人为之振奋的民族力量。

当中国人的抵抗让敌人感到恐惧的时候,他们使出了更加残忍的手段去对付中国人,这种不安全的因素让他们释放出更加黑暗的内心。当看清这一切的时候,人就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影片中,日本兵角川最后以自杀来结束生命,这正是他在极端状况下内心挣扎后的选择。《南京!南京!》所引发的思考是冷静的,善与恶,美与丑,战争与和平,是值得所有人沉思的问题。

当妇女们为了他人的生存而自愿去做慰安妇的时候,那一双双纤细的手让我看到了柔弱女子刚强的内心,我被这个场景深深地震撼了。民族仇恨与战争看似与这些不知亡国恨的女子们无关的事情,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却是她们站出来了,这个时候的团结与大无畏才是如此的伟大。这让我想起了80后的一代,他们曾经被认为是无能无力被家长宠坏的孩子,但是,当灾难来临的时候,80后所爆发出的凝聚力与坚韧让人刮目相看,和平年代,民族精神一样是流淌在血液中的,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延续。

《南京!南京!》黑白色的基调让人压抑,甚至窒息。它是商业片但不是娱乐片,它是严肃的,“小豆子还活着”给所有观众最后的震撼,全场掌声雷动,这就是希望。小豆子最后那美丽的笑脸如花般绽放,他死里逃生活到了今天,这一个希望的曙光,也预示着一个光明的将来。黑暗始终会过去,正如《南京!南京!》的英文名: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死亡后的重生,历史记录了一切。

南京南京观看有感5

已经看过电影《南京!南京!》,是在酝酿了很久之后才终于走进电影院的,因为预先就知道这一次的观影经历不会是轻松的,可能是压抑的甚至是令人窒息的。其实我不是太赞成文以载道那一套,觉得文学文艺的东西不必承载太多政治说教之类,甚至什么道德教化的作用也是它所不能承受之重,我们大体上总是犯了小瞧人的毛病,你以为别人是那么好被教化被引导的吗?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没有表达出来,只有在外界与自己契合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所谓沉默的大多数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看过《南京!南京!》后还是被很深的影响到,感观和心理都受到比较强烈的刺激,感想是一定有的,但需要回回神再说。经过几天的深沉后好一些了,首先觉得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有诚意,有责任,有思考,这些都是当下比较稀缺的东西,陆川凭这些就很值得尊重,也为我们70后赢得了尊重。现在舆论炒作最多的是80后如何如何,其实真正开始占据舞台中心并掌握话语权的应该是70后,80后也顶多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已。

看《南京》之前有两点担心:一是陆川对如此沉重历史题材的掌控能力。毕竟三十刚出头仅拍过两部小成本电影,光凭一腔热情做事往往用力过猛,适得其反。现在看起来,陆川还算比较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大体平稳,没出什么大的方向问题,用力过猛的情况确是有一些。二是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态度问题。之前已经有人评论陆川的《南京》是“一流的人文观,三流的历史观”,这也是我所担心的。毕竟那段历史是全体中国人之殇,是整个民族永远的痛,忘记意味着背叛,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牢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们却一直没有找到恰当的方式。以往我们熟悉的方式是打倒日本鬼子控诉的方式,这样的方式用来宣传是可以的,用来反思是不够的。《南京》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开辟了一种新的认识方式,这也正是影片争议最多的地方。对导演历史观的讨论已经超过了对影片本身艺术问题的讨论,这是影片题材决定的。陆川的方式确实令人不太习惯,开始的时候甚至有些抗拒,因为在他的镜头下展现的日本鬼子和我们头脑中既有的形象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残暴的,血腥的,他们的暴行是违背人性的,但他们不是魔鬼,他们是人。正因为如此,我除了咬牙切齿的痛恨,还感到脊背发凉,会迷惑于这个乖张的民族的行为,他们为什么能够游荡在人鬼之间?我们又为什么会陷入到那样的历史深渊?这样的历史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这样的历史会以什么样的形式继续?突然想,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民族的存在,幸还是不幸?他永远虎视耽耽的在我们卧塌之侧,我们怎么可以沉迷?沉醉?!


电影南京南京观看有感相关文章:

观后感格式范文

消防公开课2022年观后感

观后感格式范文

观后感格式范文

20430